年增長率80%
人口數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中國,香水市場在全球的占比僅為1%。但這個過小的百分比,也意味著更大的增長潛力。
今年8月的數據顯示,我國香水市場的年增長率已經超過80%,在中國化妝品市場,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雖然中國人用香水的習慣尚不成熟,但中國造的香水,早已行銷全世界。
據業內人士透露,其實,中國每年的香水產量和出口量,從很多年前開始,就始終是世界第一。但數量上的優勢,與消費層面的乏力形成鮮明對比。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香水的消費額超過260億美元。在中國,僅香奈兒、迪奧等大牌的年銷售額就超過10億美元。不過,這個數字與歐美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歐洲,大牌香水的年銷售額為90億美元,美國則為40億美元。
“洋味兒”占主流
雖然一千個人有一千隻鼻子,但香水消費市場的從眾效應,一直都存在。多年來,國際大牌的“氣味”最受歡迎。
根據亞馬遜發佈的香水銷售排行榜,香水銷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包括巴寶莉、伊麗莎白雅頓、菲格拉慕、阿瑪尼、聖羅蘭、愛馬仕、三宅一生等。其中,僅日本品牌三宅一生為躋身前十的亞洲品牌,且上榜產品為男用香水“一生之水”。
值得註意的是,在亞馬遜香水銷售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巴寶莉,對應產品也是男用香水(“博柏利先生”)。也就是說,賣得最好的,不是女用香水,而是男用香水。
根據在北京國貿一帶隨機采訪部分寫字樓上班族的情況,記者發現,這些上班族使用的香水,基本為國外大牌產品。所用的香型也是偏主流的香型,如迪奧的“甜心小姐”,幾乎成為寫字樓女生的“氣味標志”。不少消費者將香水與“奢侈品”劃上等號,而同時又在“奢侈品”和“國外產品”之間劃上瞭等號。
國產香水仍在小眾徘徊
對於某種香型在市場多年屹立不倒的現象,多年從事香水銷售的方先生說:“香奈兒5號的香型其實早就不流行瞭,正常人用也該用膩瞭,但這款產品一直都是賣得最好的。中國不是沒有好的香水,比如‘雙妹’的‘夜上海’,這款產品做得很棒,但在國內市場的接受度很低。主要原因或許是堪比國外大牌的價格,讓很多消費者最終還是買瞭國外的產品。”“很多國產香水,調制的氣味也多為桂花、小草影院在線觀看梔子花、茶花等偏小眾、偏古風的香型,這也導致國產香水一直很難躋身主流。”方先生說,“說到調香,其實大多數香水品牌不需要有自己的調香師,因為成本太高。他們隻需要把這項工作交給香精公司去做就可以瞭。隻有好的太粗太長弄死瞭我瞭香精公司才有能力獲得優質甚至頂尖的香料,並且調制出好的香水。”
香化協會啟動調香師培訓
香水消費增長的同時,其背後有些神秘色彩的調香師也引起各方關註。
近日,由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主辦、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承辦的首期“三級調香師(行業職業技能)”培訓班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奉賢校區開班。
中國香化協會秘書長董樹芬認為,此次培訓“是醞釀已久的一件事,也是行業的一件大事。”
記者瞭解到,培訓班將對香精香料的基礎知識、配方設計和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講解。實操課程不僅融合科技與藝術,還致力提高調香師的調香技能和綜合素質,推動行業的創新發展。